在我們日常管理工作中,會遇到一些難溝通,且不好達成一致的場景,比如:
①和客戶進行價格的談判,以達到公司預想的區間。
②和員工約談績效考核結果,并基于此做崗位、職級的調整。
③組織發生變革,需要組織傳達和實施。
這些場景需要雙方不斷溝通交涉,終才能達成一致,怎么樣讓對方既能達到我們預想的區間,同時能做出一定的退讓,需要有一些溝通技巧應用。下面我們說一項可以應用于此環節的工具——錨定效應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的實踐中,錨定效應是提升團隊溝通效率的重要工具。通過引入班組建設咨詢的理念,企業可以更系統地優化溝通策略,提升談判效果。
一、錨定效應的定義及特征
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是認知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,指人們在決策或判斷時,會過度依賴初接收到的信息(即“錨點”),即使該信息與決策無關或不合理,后續的思考也會圍繞這個錨點進行調整,導致終結果產生系統性偏差。它的核心機制是人類大腦在面臨不確定信息時,會本能地尋找參照物(錨點)簡化決策。這個錨點會成為心理基準,后續判斷會圍繞它進行“不足的調整”終結果偏向錨點。它主要有以下特征:
1)無關錨點也有效:即使錨點與決策完全無關(如隨機數字),仍會影響判斷。
2)調整不充分:人們意識到需要調整,但調整幅度遠小于實際需要。
3)雙方向影響:高錨點推高估值,低錨點拉低估值。
錨定效應在溝通中是一個強大但需要謹慎使用的工具。它利用人們傾向于過度依賴接收到的一個信息(“錨點”)來做后續判斷或決策的心理傾向。理解并善用錨定效應,可以更有效地引導溝通、設定預期和管理績效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的指導下,企業可以更準確地應用錨定效應,提升團隊溝通效率。
二、錨定效應的舉例應用
1、可應用于績效評估與反饋。在給出具體評分或評級前,先設定一個積極的、發展性的框架。比如:讓一名評級只能達到中等的人員接受成績。
溝通如下:“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你取得顯著進步。基于你之前的努力和表現,我認為你達到了一個堅實的起點(錨點),特別是在A和B方面做得很好。接下來,我們可以主要討論如何進一步提升C和D方面的技能,目標是達到好的水平。”
解析:“堅實的起點”作為錨點,避免了直接給出中等分數可能帶來的負面感受,將對話引向發展而非評判,并為討論提升空間設定了參照。
2、目標設定。在討論新目標時,提供一個有挑戰性但合理的初始參考點。比如:“考慮到市場增長潛力和我們團隊去年+12%好的表現,我認為新季度的增長目標設定在13%-15%之間(錨點), 是既有挑戰又可實現的。你覺得這個范圍如何?”
解析: 13%-15% 這個范圍成為討論的起點,員工會圍繞這個范圍進行思考、協商,而不是從一個空白或過低的目標開始。這通常能引導出比完全不設錨點更高的目標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的支持下,企業可以更高效地應用錨定效應,提升目標設定與績效評估的效果。
三、應用錨定效應的關鍵注意事項
1)錨點須基于事實、數據、合理的判斷或真誠的意圖。濫用錨點會嚴重破壞信任。
2)感知公平,錨點如果被員工認為完全不切實際、武斷或不公平,會立即引發抵觸情緒。
3)預留協商空間,讓員工感到被傾聽和尊重。錨點應是討論的起點,而非不可更改的指令。
4)錨點需要情境支撐,需要結合清晰的情境說明、理由闡述和后續行動計劃才能發揮效用。
5)關注雙向溝通,避免單方面宣告。設定錨點后,務必積極傾聽員工的反饋、顧慮和觀點,鼓勵提問和討論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的指導下,企業可以更科學地應用錨定效應,確保溝通的公平性與有效性。
結語
錨定效應揭示了人類決策的深層次認知缺陷——我們并非理性經濟人,而是易受初始信息擺布的。理解其機制,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身決策質量。
通過引入班組建設咨詢,企業可以更系統地應用錨定效應,優化溝通策略,提升團隊協作效率與談判效果。讓錨定效應成為團隊溝通中的重要工具,推動企業持續發展。
版權聲明: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